简介

我满脑子都是历史典籍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22章 雁门守将(2/2)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

褚大摇了摇头,道:“可北水道大部分在云中郡,小部分在雁门郡,若是带领民夫在此处疏通河道,很有可能被匈奴偷袭劫掠。雁门郡与云中郡属于不同的管辖区域,没有长安的旨意,哪怕是苏意老将军也无法随意跨郡派兵支援。”

褚大所表达的意思,白明哲深有体会,因为,历史上有过这种情况。

史书记载,河朔之战前夕,韩安国带领七百名士兵死战渔阳,于营垒中固守多日。

这段时间之中,渔阳周围的百姓惨遭匈奴人的蹂躏,一千多名百姓被匈奴人掠走充当奴隶,大量的牛羊及财物被一洗而空。

可任凭匈奴如何肆虐,韩安国也未得到周边郡国的的任何支援。

代国下辖的代郡距离渔阳不足三日的路程,可是直至匈奴人退去,也没有一名来自代国的援兵出现在渔阳。

渔阳宛如被抛弃的一个地方。

并不是代郡没有军队,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任何一条来自长安的军令。

自从阳夏侯陈稀叛乱失败,被诛三族之后,代国的核心领导人就被换成了汉家皇室。

所有守将只负责镇守边关要塞,无权管辖代国军队。

想要调兵,必须上报代国,再由代国上报长安。

一层一层,逐级上报。

最终得到刘彻的诏令之后,才可以在代国境内大规模的调兵遣将。

哪怕是匈奴入侵,也必须要得到许可,才可以调兵支援。

没有刘彻手令,擅自调兵的将领,都没有好下场。

当然,打赢了一切好说,如果打输了……有钱买命就回家,没钱买命就回老家。

哪怕想回家种地,最少也要五十金的买命钱。

大汉和匈奴对峙近百年,百年之中,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胜利。

真正值得骄傲的胜利,还要在一年之后,卫青带兵直捣龙城。

在旧观念的影响下,任何将领不可能以一生的名誉做赌注。

所以,治河民夫对于被匈奴偷袭之后,苏意率领军队,出代国支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。

白明哲看着地图,提议道:“若是吾先前往平城,以绣衣御史的身份。向代王借一万兵马呢?代国有雁门、平城两大屏障,且两大屏障间隔不足三百里。即便有匈奴侵袭,苏意将军也可以带兵支援,保代国无忧。”

褚大摇了摇头,“平城为代国治所,又是抗击匈奴的前沿,代王想要征调军队,只能从太原郡入手。可是,在如此匆忙的情况下,他要从何处调兵?”

白明哲斩钉截铁地说道:“这个小弟早就想好了!晋阳为天下雄城,哪怕失去一万守军,也无伤大雅!只需要将晋阳守军分出一万,可保治河之事无忧。”

《尔雅·释宫》云:“四达谓之衢,五达谓之康,六达谓之庄。”

晋阳作为太原郡的郡府,自然四通八达,这可是得天独厚的调兵条件!

再者,晋阳的防御足够强大,这已经被历史检验过了。

为什么当初秦国不惜冒险发动长平之战抢夺上党郡,也不愿意挥师北上。

若是秦国铁师直面晋阳,再给秦国百年,其也不可能入住中原!

当年的那一场长平之战,秦国不得不发动,也不得不打。

哪怕是举全国之力,他们也必须拿下上党郡。

若上党打不下来,秦国进入中原只有两条路。

一:白起带兵北上,拿下晋阳。

二:通过轵关陉或崤函通道沿着黄河和王屋山之间的通道去打魏国。

很可惜,这两条路蕴含的风险,比长平之战的风险还大。

若是攻打晋阳,那么秦国的国力即便是消耗干净,也不可能前进半步。

战国七雄中,韩赵魏这三家可是都来自晋这一个老牌诸侯国。

而在三家分晋前夕的晋阳之战中,赵国开国君主赵襄子仿佛被开了光,来了一场神降术似的,依托晋阳城抵抗智氏、韩氏、魏氏三年之久。甚至被掘开的汾水淹灌,晋阳也未被攻克。

当年以晋国全盛时期三分之二的实力,三年都不曾拿下晋阳,更别说晋国几乎亡了之后,才敢从西部边陲之地跑出来的秦国大老黑们。

一群穿着麻布衣服,举着铁器,被商鞅洗脑成功的大老黑凭什么攻打赵国的龙兴之地?

难不成就依靠那几句赳赳老秦,共赴国难,血不流干,誓不休战的绝响?

长平之战,秦国巅峰兵力在六十五万左右,再加上后勤兵,民夫之类的,基本上在一百万。

即便是一百万兵马,他们也不愿意攻击晋阳!

可见晋阳之坚固。

其绝对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城池。

后世历朝历代,凡是打算北伐,或者是从北边南下,晋阳都是必争之地。

谁控制住晋阳,谁就控制住了南北主要地区的交通干线。

而当年,若选择方案二,秦国之惨状,更会惨不忍睹。

这一条路,最终的结果只有全局覆没。

在白起之前,昔年秦国霸主秦穆公在好基友晋文公死了之后,立刻派人攻打晋国。

领军之人是百里奚与蹇叔的儿子。

结果就是在方法二的路线上,他们和晋国打了一场秦晋崤之战。

这一场战争以秦国全军覆没、主将被生擒而告终。

若是白起当年敢带人走这一条路。

上党地区的赵军立马可以快马加鞭,通过太行陉或白陉抄了秦军的后路,直接断了秦军首尾。

同时再派人告诉好基友魏国,让魏军把秦军堵在山谷里,两国两面夹击,分分秒秒给秦军再来一次“崤之战”!

所以,为了避开晋阳,也为了避免重蹈秦晋崤之战的覆辙,长平之战,秦国不得不打。

哪怕秦昭襄王不打,日后的秦孝文王也必须打。

上党不拿,天下不统。

经过历史这么检验,晋阳少一万守军,也没有太大的关系,这也是白明哲底气十足的原因。

喜欢我满脑子都是历史典籍请大家收藏:(m.aikansu8.com)我满脑子都是历史典籍爱看书吧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