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
带着淘宝混古代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631章 招募(2/2)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

不过左弗总觉得可以想法发展下纸钞,毕竟,货币其实只是一种信用象征,而铜钱金银这些东西对繁荣市场的好处并不大。

当然,想要在方面改革没朝堂的一致认可是不行的,毕竟大明宝钞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,所以想要将这事办成恐怕还要许多年,毕竟大明朝廷的纸钞信用已经破产了,朝廷的阻力不会小的。

考虑到这个原因,今年左弗开始对入住新社区以及南京城务工人员实行铜银发放,以此来带动整个南京城的经济。

她算了算,一家五口人,到明年秋收后,应该是买得起一套房子的。毕竟,一套房子老便宜了,十两到二十两就能买下来。

而现在她发下去的月俸,除去工分,每人一月最少都有一两银,再加上工分以及每月的福利,这房价完全是能承受的。

中国人对房子的事从来就很上心,现在人住在这里也总有些不踏实感,生怕工程结束了,他们就没地住了。所以,推出优惠购房也是稳定人心的好办法。

左弗下了马车,居民区立刻就轰动了。

这几日天好了,工地上虽火热,不过却还有许多家庭主妇留在家里。毕竟,还有许多孩童未到上学的年纪,家中还有老人,还是要料理的。

见到左弗的马车过来,所有人都跑了出来,左一句老父母大人安康,右一句左大人千岁的,场面十分热闹。

左弗笑着跟民众握手,这事也不是第一回做了,民众虽然不知握手是什么礼节,但却能感受到父母官的善意,所以几次下来,他们便也学会了,纷纷伸出手抢着跟左弗握手。

孙训珽咋舌。

左弗民望高他是晓得的,可这场面无论是看多少次还是觉得震撼。比起那年冬日百姓冲开坊间闸门求情,眼下这眼里的真挚爱戴更让人动容。

一时英雄容易,难得的是长久的拥护。

左弗让木二,李想等人将从衙门里带来的水果糖,奶糖拿出来,分发给棚户新小区的小朋友。留在这儿的孩童大多才四五岁,左弗现在还没开设幼儿园,所以他们还不能去上学。

经过几年的摸索,现在的入学年龄已经被改了,改到六岁。

五岁的小朋友真得太小了,不容易管理,所以现在将入小学的年龄推到六岁,慢慢等幼儿园系统都完善起来后,入学年龄还会推到七岁。

而眼下左弗还没那个能力来做这件事,为了让适龄儿童读上书,他们工程队的任务真得相当艰难。为了减少孩童上学路上的风险,左弗要在居民居住的附近建设小学,像常州那样集中上学的模式明显有些不合理,且南京比常州大,在社区附近先建起小学,然后慢慢再建立起中学这样比较合理。

如今大家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,孩子的夭折率开始降低,孕妇生产的风险也降低了。

跟随左弗来的南京的大夫们虽然住在卫所里,可却也在卫所里建了医院,除了方便军士看病外,也对外接诊。

医学是需要实践的,虽然大家干活很辛苦,但这些大夫却不觉辛苦。能将课本上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,他们都感到比较兴奋,而且当治疗好一个患者后,也会得到一种自我满足感。

这棚户区里有许多小朋友,所以左弗每次来都要带一些糖果,分给这些孩子吃。

人气高也是有原因的,毕竟小左大人不仅和善,每次还会给他们带糖吃不是?瞧瞧这些小不点,手伸得老长,可真精神。

将糖分光后,左弗便询问起大家近日的状况,顺便再问问有没有哪家人愿意出个子弟去应天府效力的。

这话一出,大家都激动了。

能跟着小左大人办事那简直就是天大的福分啊!

一时间所有人都举起手,表示自家的孩子是最棒的!

左弗笑了笑,将这片社区的几个负责人喊了过来,将自己的要求都告诉他们,然后道:“大家都可以报名,不过只有通过考核的人才能去应天府做事。这回招募的主要是跟随山下木二做事,维持城里城外的治安,一旦通过每月三两白银,盐两斤,糖一斤,冬日,夏日另有补贴。”

一听这待遇,当下许多人眼珠子都红了,恨不得立刻赶去工地上将自家几个劳力喊回来,让左大人先过过眼。

工地伙食好,现在家里的男人都壮实得很,维持治安不就得壮实点吗?

左弗笑笑,也不跟这些居民说太多。因为她招募的人不但要有体格还得认字。这识字班开了这么久了,如果是有心人,那么就应该会写字读报了。

毕竟,她要求也不高,能看懂报纸,能做个登记的活计就行。哪怕认得字不多,但能读完一篇小短文就算过关了。

在衙门做事,不认字可不行啊!

进了几个居民家,看了下他们的午饭,左弗还是觉得有点心酸。南京城外的这些原棚户区的人应该是南京大改造最大受益者,他们也是最早加入建设的,这一年多了,可大家的餐桌上依然比较简朴,虽也能见到一些蛋白质,但大多数的人家还是蔬菜咸菜下饭。

大家也不是没条件买,只是穷怕了,哪怕是用工分,可还是节省着点用。用他们的话说,能隔三差五的吃上一点肉沫,吃个鱼就已经很幸福了。

更别提现在米价这么便宜,白米饭都能敞开肚皮吃了,要再不知足还不得被雷劈死?

而且他们也打听过了,琼州也好,常州也好,现在娃子读书免费也只免费小学,等读到中学二年级起就要收费了,至于大学那就更别提了。

虽然费用比起那些私塾是便宜太多了,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钱。所以将钱攒下来,给娃子读书多好?考不上大学,能上个技校也是好的,将来发家致富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,他们苦一点不算什么。

听完百姓们的心声,左弗不由感到心酸。

可怜天下父母心,中华民族一次次跌倒又爬起,五千年历史文化传承不断不是没道理的。

这是一个尊重知识的民族,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放弃所有,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,跳出他们原有的阶层。

在这片大地上,知识改变命运不是一句空话,是实实在在存在的,无论是这大明还是后世,这句话永远都正确!

左弗其实是真想在教育这一块上全部免费,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读书的人越来越多,财政上就很吃紧了,所以她不得不改变策略,从初二开始收取工本费,用来维持学校的运转……

所以说来道去的,一个家庭也好,一个国家也好,没钱真是万万都不能啊!

喜欢带着淘宝混古代请大家收藏:(m.aikansu8.com)带着淘宝混古代爱看书吧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